廈門:學校和小區爭一堵墻
道路到底是小區的還是市政的?
學校:校門在規劃紅線圖內 小區:我的圍墻我做主
記者來到康樂小區看到,小區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大鐵門,長期開著小鐵門,只有行人能進出,形成半封閉式的小區。而小區圍墻緊挨學校南側,若要打通南門,惟有敲掉小區的圍墻。
康樂二小的陳校長說,康樂小區屬于市統建房,最初設計成開放小區?!霸緵]有圍墻和鐵門,而是早期康樂物業為了方便小區管理才圍起來的?!毙^這條路,“實際上已經占了市政道路”。
陳校長說,2005年,學校擴建,把新的大門規劃在南側?!拔覀兇_定南面作為學校的大門,已經過區教育局、區政府及區建設局等相關單位協商批準的,有紅線圖為證,并沒有侵犯居民權利?!?br />
然而,居民邱先生說:“我們小區已經有十幾年了,而小學是這幾年才建成的,怎么會把我們小區的道路規劃到學校范圍呢?既然大門在紅線圖上,為什么到現在才開始動手?”他說:“如果說圍墻是物業管理砌起來的墻,而物業的錢哪里來的?還不是我們業主出的錢,這堵圍墻屬于我們業主的,我的圍墻我做主,學校無權動我們的公共資產?!?br />
邱先生還說:“學校硬要把小區道路說成是市政大道。我可以明確肯定的是,學校的行為已經破壞了小區的公物,希望他們盡快把敲掉的磚頭補上去?!?br />
湖里區教育局基建科的陳老師說:“墻體以內的范圍都是在康樂小學的紅線圖內,這條路根本不是社區道路?!彼f,當初學校曾把北側規劃為校門,后來,由于北側的興隆路是主干道,市規劃局不批準,要求其校門設在南面?!敖ㄔO工程規劃許可證、選址意見書都有。”
到底誰更危險?
學校:孩子安全是第一 小區:社區安全同樣重要
陳校長說,為了孩子們的安全,有必要在南面做個大門。原有校門在東面的凱興路,處在次干道上,學生一出校門就是斑馬線,除了擁堵不說,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。而北大門所面向的興隆路則是市政主干道,只在此方向留有一個小的備用門??紤]到主干道車流量問題,此門也是長期封閉沒用。陳校長說,學校共有1200多名學生,每天上學放學進出同一個大門,交通顯得擁擠混亂。
邱先生卻不這么認為。他說,北面興隆路雖是主干道,但是目前改為單向車道,車流量已經很少了。東門的凱興路只是一條小馬路,只有504公交經過此處,也不太擠?!皩W校聲稱是為減緩學生上下學接送分流壓力才建南門,這個說法簡直是個‘鴕鳥政策’。校方覺得出入東門危險,怎么沒考慮到出入南門的話,走出小區就是車流量更大的南山路,不是更加危險?”邱先生認為。
“而且,一旦學校大門開在小區這側,從此學校就把安全隱患“轉嫁”到我們小區來。學校一千多名學生,加上接送的家長,每天兩千多人出入,到時候小區就會亂得一團糟,公物被破壞、安全沒保障。學校要保證孩子的安全,也不能以犧牲我們小區居民安全為代價啊。”
記者觀察
兩個門都“危險” 如何取舍
記者看到,在學校南面的圍墻邊上的這條路,即雙方爭執的道路,僅有2車道寬,卻停放著多輛小車,還包括一輛大卡車。圍墻已被敲開了幾塊磚頭,校內,新的南大門已完成一大部分土建。
一名姓鄭的居民告訴記者,“除了小區的車以外,還有很多外來車輛停靠在這里,最過分的是,有些運貨大卡車也整天出入小區,這樣,我們小區居民真的很沒安全感。”小區的陳老太告訴記者,幾天前,她兒子騎自行車進小區時,就在小區入口的下坡拐彎處,被一急速的外來車輛拽了好幾米遠,自行車完全變型,臉上多處掛彩。
而在學校的東門(現在的大門)同樣存在危險。正逢放學時段,學校一出門就是斑馬線,接送小孩的家長、自行車、摩托車和路上的公交車,集中在校門口顯得很擁堵。記者現場看到,小學生的從校內出來后,經常隨意橫穿馬路,在路上嬉戲、追逐、打鬧,全然不顧身邊穿行的車輛。
對策
對于小區居民擔心的安全問題,陳校長說,“如果啟用南門,我們將指定在凱興路與南山路的轉角處作為學生家長接送點,把家長車輛止于小區外。”
而湖里區教育局基建科陳老師說,小區居民擔心的安全問題,到時也可以聯合交警部門采取具體措施。比如,在小區外豎立交通警示牌,禁止小區以外以及接送學生的車輛入內?!拔覀冇袃蓚€原則是肯定的,一是不強人所難,二是依法辦事?!彼f,接下來,還是會通過各種渠道和居民溝通協商,爭取居民的理解。
企業項目
Project
友朋期刊
Periodical